5月20日早上,一堂形式创新的精品实践课在湖北省博物馆开讲。计算机学院、机械学院、电子学院共计440名学生参加了题为《追寻“前世”江城,探秘荆楚文化》的《认识武汉》公选实践课。
当天一早,400余名学生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口整齐列队。机械工程学院模具1704班的许多同学在省博门前的广场上,表演湖北大鼓《撸起袖子加油干》《不忘初心跟党走》等曲目。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武汉行的脚步,同学们正式开始这次实践课。
除了场馆文物介绍外,我校教师也在课程中穿插讲解,将习近平总书记武汉行的重大意义与荆楚文化内核结合起来,使学子们对武汉之于中部崛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共同探讨留汉发展的无限机遇。
当天,同学们在省博物馆里,徜徉荆楚文化,饱览旷世珍品。同时,除了省博的实践课现场,学校还特别设置第二课堂,组织学生在教室用移动设备观看现场直播。
其中,参与直播互动的带队老师杨瑾说:“我们今天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学习荆楚文化,直观感受中国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底蕴,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绚烂多彩,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,同时也感受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。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武汉,喜欢武汉,喜欢武汉精神,喜欢武汉的民俗文化,毕业了留在大武汉,建设大武汉。”
计算机学院物联网1704班的许艳琼第一次参与“认识武汉”公选课的课外实践活动。当天一睹越王勾践剑、曾侯乙编钟等国宝级文物后,她面对镜头向第二课堂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兴奋和喜悦:“谢谢《认识武汉》实践课,让我一睹这些旷世珍宝的真容。”
艺术设计专业1701班学生余孙阳是个地道的武汉伢,但当天的省博之行却让她常赏常新。她说:“武汉这座城市不仅有地标、建筑,更有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,未来可期。作为武汉人,我在这里也欢迎各位同学留在武汉,见证大武汉的复兴。”
在这堂认识武汉公选实践课中,学生们首次实现了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手机端系统的签注,完成了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搭载“武软青年”微信公众号以后的首次运行。作为我校第二课堂的延伸,《认识武汉》公选实践课让大学生们走出书本、走进市情,更加近距离地认识当下武汉,贴近时代脉搏,开创了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新领域、新方法。